Yipit,一個美國的團購導航網站,簡單來講,就有點像是國內Goodlife或者是五折日報在做的事情,將在美國各地的團購資訊,匯整到一個地方,方便使用者一網打盡。
Vinicius Vacanti 最近在自家部落格上頭,分享他們自己的故事,這個故事一如所有許多爆紅的網站一樣,「山窮水盡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」,以下是他們的創業過程以及心得經歷,我們都知道這可能是千萬中選一的機會,但是也正是有這些成功的先例,才激勵著無數的創業者盡折腰。
漫漫長路
「所以,你做些什麼東西?」啊~我恨這個問題。實情是,我們希望試著開始一個新的計劃,卻沒有任何進展。但,與其碎碎念,我仍然強迫我自己熱情推銷著我們掙扎中的主意,他們點著頭,但臉上懷疑的表情卻是無法被忽視的。
最讓我受打擊的,就是當我介紹完後聽到:「所以,你全職做這個?」,阿,這就好像在說:「你想跟我說這就是你花了所有時間從事的蠢主意?」
心力交瘁
我們在2007夏天離開了財務工作,而且我們真的工作得十分努力,在2010年2月,我們已經有近30個月沒有薪水,但我們有任何成果可以示人嗎?沒有。我們沒有賺過半毛錢,我們被所有我們談過的投資者拒絕,我們召不到人任何一個人加入團隊,沒有人與我們的創意產生任何火花。
我們試了好幾個主意在Yipit上,但過去的兩年內,每月不重覆造訪客數從未超過1萬,我們在低檔徘徊:
以個人來說,我的人生積蓄逐漸消失,我不斷被信用卡遲繳懲罰,不是因為我沒有現金支付,而是我根本不敢去思考它,看著我辛辛苦苦建立的銀行帳戶存款枯竭,我感到十分沮喪。我記得當我從我的401k退休帳戶裡提出存款時,並被要求確認時,我理解到我這樣做的嚴重後果性。
老實說,我可能早些就放棄了,唯一我沒有放棄的原因是,我不想背棄共同創辦人 Jim,他也同時離開了他的財務工作,他拒絕了許多很棒的工作機會,而與我一起奮鬥,所以我不能離開。
一夕改觀
到了2010年2月,從我們開始創業後的2年半,我們想出了另一個主意:一個為日漸茁壯團購產業製作的聚合網站,這個主意聽起來正是我們擅長的,過去的九個月來,我們都在為地方的特惠作聚合。
接著3天,所有事情就改觀了。
我們用三天倉促上線的新主意,獲得一些媒體曝光,使用者也非常喜歡,四個月後我們從超棒的投資人手上募得100萬美金,一年後,我們募得600萬美金,賺真的錢,吸引成千上萬的使用者,並且吸引到許多優秀的人家入我們的團隊,最棒的是,我們才剛要開始。
所以這三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?我相信如果我們在 2007、2008甚至是2009年想到這個主意,我們並不會有如此成果,因為我們大概會搞砸它。但經過兩年半的失敗以及學習後,我們知道要做什麼:
產品策略:我們實踐了精實創業(lean startup movement),我跑去了紐約精實創業聚會(New York lean startup meetups),閱讀頓悟的四個步驟(Four Steps to Epiphany) ,並知道我們只要打造出一個最簡單可行的產品。
撰寫出原型: 過去幾年,我自學網站開發,而 Jim 則是自學前端開發(Front-end development),我們不需要找外包,我們靠自己打造出來東西。
設計使用者介面:我們已經設計出一堆原型,我們知道如何設計進入頁面,以收集使用者的信箱,註冊流程中搜集使用者的喜好,並讓我們的新使用者幫忙傳播訊息。
取得初始的曝光:我們知道如何作出讓記者們願意報導的故事(建議各位有空深入閱讀),我們被TechCrunch以及 Wired報導,讓我們初期有了快速的成長。
讓投資者感興趣: 過去幾年中,我們與許多紐約的天使投資人建立起關係,我們能夠很快的爭取到對我們感興趣的投資者,因為他們本來就已經認識我們了。
建立口碑行銷效應:我們參與紐約的科技社群,我們在產業裡的朋友也很樂意為我們建立Tipit初始的口碑效應。
現在我回頭看,我明白我過去的兩年半並不是毫無成果,從表面看來,我們毫無成功的徵兆,但實際上我們習得非常重要的事:從事新計劃的藝術與科學,我們幾乎花了3年才知道這3天到底要做些什麼事情。
所以,給每位在外頭掙扎,並覺得他們毫無成果可言的人,我希望這篇文章繼續讓你走下去,你每天都會學到東西,而當靈光一現時,你已經準備好撲向它。
http://www.inside.com.tw/2011/10/03/yipit-before-boom
0 意見:
張貼留言